中广网12月7日消息又到一年求职时。除原来的“户口、学历、性别、外语等级证”今年依然影响着大学生求职外,用人单位看重的“学校出身、家庭关系、专业能力、项目经验”等因素又日益凸显。被大学生称为“求职壁垒”的这四道门槛,正考验着在京求职的信息类高校毕业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2月4日上午9时,记者在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12所高校联合举办的信息类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了解到: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等130余家单位前来参加,7000多名求职大学生角逐3000多个岗位。
虽然与去年此类型的双选会“3000多个岗位1.5万人应聘”相比,竞争压力似乎小了许多,但从求职结果看,许多毕业生告诉记者“并不理想”或“希望不大”。据了解,由于信息领域技术含量高,一般用人单位对技术型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许多本科生只好选择做销售工作,而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隐性”求职壁垒,又把他们挡在门外。
在北京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求职失利的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大四女生小许黯然神伤。她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人事主管向她提出的问题是:“父母是做什么的?有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认识中国某某银行的科技处处长吗?”在小许连连摇头后,人事主管明确表示:“你不能应聘销售工作。我公司一台机器就标价30多万元,说实话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打通银行的中间环节,你能推销得出去吗?”
一位求职的大学生还告诉记者,现在用人单位非常“势利”,选人的背后其实是选家长。他们班一位女生成绩很一般,就因为她母亲是外地某电信局的财务处处长,该女生早早地就被一家世界著名的通讯公司录取了。
“学校出身、家庭关系”等因素困扰大学生求职的同时,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还要求求职者直接到公司上机操作,当场测试求职者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告诉记者:“现在高校宽口径培养学生,学计算机的学生既学软件,又学硬件,还学了通信方面的知识,样样都学,每样都是蜻蜓点水。用人单位说的这些操作系统,学校也开了这方面的课,但讲得都很肤浅,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水平相去甚远。”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2005届高校信息类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要求,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原来大学生们“自豪”地写进求职简历中的工作经历,如参加社会实践、到快餐店打工、做推销工作,已不能打动用人单位。
在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不少公司的人事主管最常问求职者的问题是:“你有什么项目经验?”据了解,如果求职大学生曾在大公司参与过具体项目工作,或独立承担过具体项目的开发,这样的“工作经验”才能达到人事主管要求的水准。
“虽然电子信息产业用人需求量较大,但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快,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学生除了学好课内知识外,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业余时间多争取在企业打工、实习的机会,把书本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职场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刘声)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