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身价最高的外籍人才在我们公司。”绍兴县耀华毛纺有限公司朱经理骄傲地对记者说。去年,该公司以年薪100万欧元聘请了意大利的毛纺专家迪爱克先生为技术顾问。
100万欧元,相当于1000多万人民币呢!记者发现,如今民营企业请能人,跟前两年的“高薪挖人”相比,有两点不同。
首先,给的薪水越来越高。以前20万元、50万元年薪,已经足够吸引人,而现在一些高级人才的年薪,动辄数百万,高的竟达上千万元,甚至还给股权——只怕抢不到人。
其次,以前请人,可能也就请一两个“大腕”过来撑场面,可现在有些企业,一请就是几乎整套班子:财务总监、运营总监、技术总监……老板跟雇员的身份也越来越模糊——谁的年薪更高?到底谁是老板?就像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有一次说漏了嘴,“我这辈子最正确的事情就是雇用了比尔·盖茨”——倒底谁雇佣谁呢?
高价请人图什么?又究竟图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企打的算盘吧。
高薪聘才图个啥?
现状:民营企业急需高管
泽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杭州办事处是2005年进入杭州市场的猎头公司,该办事处的王经理告诉记者,开始时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来自外企,而现在民企、外企几乎平分秋色。“浙江民营企业对高端人才非常重视,也很愿意不惜血本招揽人才。”
记者也听许多民企老总谈到缺乏高级人才的问题,有些是因为公司需要更新换代,进入更高的层次;有些是需要开拓更大的市场;有些则面临交班问题——儿女都在国外或另有职业,需要一个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打理企业。
王经理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去年年底,杭州一家公司找上门来,急切地表示希望通过猎头找一位总监,许诺一旦入职即配房配车,年薪80万,并持有股份若干。后来,这家公司如愿找到一位博士毕业的技术权威,当天就打了数十万元的房款给他。因为那个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公司立马让他担任了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
“这个过程,也就花了不到一个月。”王经理告诉记者,“其实,要在很短时间内找对人,这个概率是不高的。”他建议想寻觅人才的老总,要提前作准备。
帮助:政府参与搜罗人才
年薪、房、车、股份……这些都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常用方法。需要人才的企业主,常常委托一些中介、猎头机构在全国各地甚至跨越国境搜寻人才。
义乌一家制造行业的大型企业刚转制不久,技术力量薄弱,急需一位技术总经理。杭州一家猎头公司在内地的十几家相似企业中“排查”,最终在武汉、重庆选了十几人作为候选人。“花了很多钱,很长时间,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这家猎头公司的副总告诉记者。
地方政府眼看着企业着急,有时候也会帮上一把。近年来,绍兴县有关部门根据企业需求,通过“集装式”团购、“订单式”预购、“多元化”配置等手段,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管理或技术型的人才近200名,帮了企业的大忙。绍兴县还曾与省人事厅共同举办“绍兴县与外国专家组织人才智力对接洽谈会”,请来了11个国家的15个专家组织和人才中介机构与企业面对面洽谈。所以,耀华毛纺有限公司能请到意大利的人才,也是有缘由的。
分析:能人的机会越来越多
说实在的,当年称唐骏为“打工皇帝”实在有点冤——人家这能算是“打工”么?
加盟盛大时,唐得到了260多万股盛大股票期权。2004年5月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唐的“身家”到了4亿多元。前阵子,他放言“终将离开盛大”,希望去一个国企,因为“挑战”更大。这才叫彪悍的人生啊!
如果你是类似这样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才,也许现在正有用武之地——浙江乃至全国的民营企业,从未像现在这样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人才”如此渴求。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急需转型,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期待一批纵横捭阖的大将,打开通往世界之门。
高薪能人,都在干啥?
技术型
100万欧元,一个月工作一个星期
绍兴县耀华毛纺有限公司前阵子因为一个特殊员工出了回名——他们竟然“窝藏”了一个年薪100万欧元的雇员(说不定比老板收入还高)。
“迪爱克先生的工资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近4倍。”绍兴县人事局一位负责人风趣地说。耀华公司的朱经理告诉记者,迪爱克先生原本是意大利一家大型国有毛纺企业的总经理,因为产业升级,企业关闭了。获知这一消息的耀华集团立刻通过意大利的行业协会穿针引线,诚意邀请这位专家来绍兴工作。
“迪爱克先生不仅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技术,而且对国际规则非常熟悉,到我们这里,我们简直是如获至宝。”朱经理高兴地介绍,迪爱克先生每月来绍兴一次,每次会呆上一周左右,集中解决各类问题。在他的帮助下,公司解决了纺纱环节和印染后处理上的一些难题,精心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他还协助公司扩大了国际贸易市场。请这个“大腕”虽然费钱,看来还是很值的。
“迪爱克先生是个很热情的人,每次见面,都很细心地和一线员工聊天,传授经验和技术,相处得很融洽。”朱经理说,虽然迪爱克来中国时间不长,但是他显然很喜欢浙江,尤其对绍兴的美味小吃赞不绝口,“他还说,过几年考虑把妻子和孩子都带来定居。”
运营型
首席财务官,单枪匹马募来1.2亿
请一个人还好说,要是请一帮人情况会怎样呢?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老总李仙寿,就请了一帮“比我强”的人。
浙江昱辉成立于2005年,2008年1月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前则已经在英国上市。短短几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太阳能”以外,李仙寿请的精兵强将也功不可没。
比如,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的白晓舒先生,原来曾就职于投资银行和跨国公司长达15年以上。2001年到2002年,他在Tractebel能源服务公司担任副总裁,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数次跨国并购和融资项目。
另一位叫叶正贤的先生,1995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后来在台湾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任中国区总经理。茂迪跟浙江昱辉有业务关系,李仙寿认识叶正贤后,就把他“挖”了过来。叶原来担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现在已经成了总经理。
李仙寿告诉记者,像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公司有好几位。“这些人都是从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挖来的,能力非常强。一个将帅之材能抵千军万马,真是一点也不夸张。”2006年,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单枪匹马到香港,几天就为公司募集到了1.2亿债权基金。
当然,高级人才的薪水也高级,公司年薪百万以上的人,“不下10位。”
创业合伙型
持有4825万股阿里巴巴股票,他“比马云还能说”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卫哲拒绝记者称他为“职业经理人”,说自己是“创业合伙人”。
他概括自己的经历:“我工作将近15年,在阿里巴巴之前换过两个行业,每个行业做7年。前一个行业换了3家公司,其中2家被人收购了。30岁之前的公司老被人家收购,30岁以后,我们要去收购别人。”
卫哲之前在世界500强企业百安居工作,到了阿里巴巴后说“再适应不过了”,因为跟马云之前就相熟,对阿里文化也比较熟悉。
从跨国公司到浙江土生土长的企业,卫哲比喻说,“百安居像一个舰队,中国区是舰队中一艘非常重要的军舰;阿里巴巴本身也是一个舰队,我们这批像合伙人一样的同事们,这次是在旗舰上,不是在普通的军舰上。”
赴港上市时,阿里巴巴相关人员曾“叮嘱”各路记者:请不要报卫哲的身价之类的。“要知道他有这么多钱,大家都跑来借了,多烦!”虽然是一句笑话,但还是有人当时就拿这个作了文章——反正招股书上也写得清清楚楚,他持有4825万股阿里巴巴股票。
卫哲为阿里巴巴贡献了什么?最清楚的,应该是马云了。
马云曾评价卫哲“很能说,比我能说。”而阿里巴巴的路线有目共睹,从“很能说”到把网络公司带到现在的局面——今年3月18日,阿里在北京发布了上市后第一次季报,卫哲能说一句“幸不辱命”。
请来能人,问题也不少
毕竟管理是人与人打交道的问题,老板一手闯天下,创下了自己的产业,一旦人才与老板观点相左,要老板认输或者妥协,有时很难。
老板方面的问题到底谁说了算
嘉兴一家企业在海外上市后,七八位高管相继主动离职。原来,这几位高管都是为了配合海外上市高薪聘请来的。上市后,高管们逐渐发现,老板的管理风格非常强势,不太能包容外人的意见。
“老板总觉得应该他说了算,可说实在的,他的很多想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之间没有办法沟通。”一位高管甚至留下这样的话,“他的脾气不改,没有职业经理人能做好的。”
老板的个人爱憎
据一家猎头公司负责人说,2006年,杭州一家资产过亿的公司想找一位总经理,猎头根据对方的要求找了三四个人,可是都被这位老总一口回绝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老总请人算命,认为这几个人的属相与自己犯冲,担心今后合不来。
一位姓廖的资深猎头告诉记者,去年6月,他陪一位老总在酒店面试营销总监候选人。或许因为天气炎热,这位候选人没有穿衬衫、打领带。在前台等候时,老总看见他从上衣口袋中拿出香烟来抽。“老总觉得这个人不太注重形象,回绝了他。其实,我们做过调查,这个人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强的,非常可惜。这样要求十全十美很可能会错失人才。”
急于看到效果
有些老板心态有些急躁,总觉得花了钱,马上要有效果。如果职业经理人知道了老板的想法,会感到压力很大,也许会急切地实施“上任三把火”,急着将他在外企熟悉的管理体系一下子都搬出来,结果很可能是到处碰壁。老板会抱怨经理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经理人呆不了多久就会被迫离开。
平衡公司其他人
人才往往不可能陪着公司走上几十年。每当有新人进来并受到“宠爱”,如何让其他员工保持心态平衡并支持新来者的工作?这也是老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能人方面的问题名不副实
这是老板、猎头公司和“能人”本人都最怕的一点。不少企业主花很大的代价请来能人,结果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作用。这样,“走人”变成唯一的解决方式,并且也给老板留下了阴影。
生活的不方便
浙江昱辉现任总经理叶正贤告诉记者,在公司感觉很好,唯一有点不方便的,是妻儿在上海,不能常常见面。
“孩子在上海读书,迁过来不方便。而且这边的工业区,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
在浙江许多地区的工业园,并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而许多从大公司过来的高端人才,原来的生活环境往往是国外或者国内大城市,并且往往已经有了配偶孩子。一个人的变化牵动整个家庭,这是许多人最后放弃的原因。
工作环境变化导致不适应
很多人才,在一个公司里能起死回生,但换一个公司未必同样能发挥作用,这里有个适应的问题。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卫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建议:“要想淡水养殖‘海龟’,海水养殖‘土鳖’,当然中间需要有过渡。”言下之意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调整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