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要正视面临的就业形势,今后高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
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就业期望是否与之相适应了呢?毕业生应当怎样应对?
进入“大众化就业”时代,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在发达国家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我们必须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级技能、较高知识水平和较高收入的“蓝领”,以适应进入WTO后,世界工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需要。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你的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完完全全、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是可能的,但终身在一个岗位上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特别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刻,应当考虑先解决“吃饭”问题--就业。有些毕业生认为,既然政策允许两年内就业,就慢慢找,一年、两年,一定要找一个完全满意的工作岗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找工作,是与同期的212万毕业生,或者说212万中相同层次、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往下拖一年,将与新毕业的250万人竞争,竞争将更加激烈。此时若与同期毕业已经就业但想“跳槽”的人相比较,又存在着有无实践经验的差异,更是处于劣势地位。何况“金无足赤”,想要找心目中十全十美的岗位,谈何容易?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为我们营造的更为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主动地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以进取的态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做好参与竞争的各种准备,在就业机会到来时,不要犹豫不决,“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一条路,出国、考研究生也是路,特别是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务院19号文提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许多省规定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的企业给予扶植和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够自主创业,不仅为自己解决了就业,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有这样能力的毕业生不妨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