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压力比较大,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那么什么是灵活就业呢?灵活就业在不同国家、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
■国外:方式灵活但不全适用
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华英才网的唐桉先生。他说在国外,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外,比较有特色而且广为应用的与大学毕业生有关的灵活就业方式还有以下几种:
1.“商务夏令营”,其方式是企业组织一批学生(一般主要是次年毕业的“准毕业生”),集中到某个地方进行一段时间(一般2至6个月不等)的培训及团队活动,内容涉及拓展训练、团队协作、商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并有专门的机制衡量每个人在培训中的表现及快速学习的能力。培训结束后,一般是综合成绩最好的前5%至20%(视企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会被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而对所有前50%的学生,企业都会问他们“愿不愿意成为企业的分销商”,如果同意,则可以在该企业的帮助下逐步建立一家小公司,尔后就是在企业的帮助下采用类似连锁加盟的方式逐步开展业务,直到被企业认证(certify)成为合格的分销商。这种方式中华英才网已经帮助一些企业在国内进行了尝试,其中为了适应中国的情况,某些环节进行了修改,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2.PatentHunter,主要指一些小型的孵化器类投资组织。在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浓厚的氛围下,大学学生有所发明创造进而申请专利是很普遍的,如果某项专利非常有潜力,则该项专利的所有人将有机会和这样一些组织接触,后者通过输入资金、管理技术、市场渠道等方式将这些专利转化为产品进而变成利润,并从中获利。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暂时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主要是受专利技术市场化速度慢,管理作为技术输出尚需时日等大环境的影响。
3.LimitedPartner,主要是一些以提供服务(特别是社区服务,如保洁、看护、家电维修等)为主的企业采取扩展外包的形式,将业务分割成许多区域,外包给当地由大学生(2至5人不等)组织的合伙制公司,总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及财务、法律方面的支持,如果双方合作顺利,则可以“升级”为总公司的当地代理直至总代理。这种方式在国内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但是应聘的学生不是很多。
前程无忧网的王健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用人原则和方式还比较传统,不太能够接受这些灵活的就业方式。
■国内:用人制度要改就业观念得变
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对记者说,目前国内所提的大学生的灵活就业是指没有列入正常派遣手续的非正规就业,现在要从政策上纳入正式就业的统计范围。这是一种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选择。他说,大约有20万应届和往届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在北京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北京户籍或居住证。就业灵活,首先要求用人单位改变传统,让用人方式灵活起来。韩主任说改革用人方式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国企,因为长期沉淀下来但已显僵化的用人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想要发展灵活就业,管理制度、法律、社会保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人才的相关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
韩主任告诉记者,属于灵活就业方式的短期就业其实在国内已经大量存在了,派遣就业的方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人才服务机构也对此设有专门的服务。北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已经开设了为在北京而没有北京户籍的人才办理档案保管、代办社会保险等服务项目,以后还有望为灵活就业举办专门的招聘会等活动。
他同时对大学毕业生强调,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学成了高级人才的生产基地,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适合创业;其实从前不为毕业生们所注意的市场“缝隙”还有很多,要靠灵活就业的方式去填充它们。他打了个比方:市场好比是一块海绵,要被它吸收,就必须稀释自己,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社会各界现在都在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力,相信毕业生们只要调整好心态,一定能在职场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