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急剧升温
非典袭来,使一向火爆的招聘会嘎然而止,更将初步发展的网上人才市场推向前台。来自各大人才网站的数据,有力地印证了这一事实。
“2003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第一天,就有2096名毕业生注册登记,112家单位发布的1022个岗位信息备受青睐,当日点击率飙升至204万人次。智联招聘网自4月份以来,网站浏览量持续攀升,平均增幅达20%。中华英才网也于5月10日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华南区IT、电子行业网络招聘会,新增职位数、注册用户数逐渐回升,较之4月,个人注册数增加1%,简历投放增加0.3%,注册企业数增加20%,日均新增职位1740条。
一些受疫情影响不大的地区,也以防为主,加大了网络招聘的力度。上海的许多招聘网站,不仅为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启事和提供检索人才库的服务,而且为非会员单位也提供了单纯检索人才的弹性服务。上海专业人员招聘网自4月2日正式开通以来,日均新增的招聘单位、招聘信息、招聘岗位数和上岗应聘人次都比平常翻了一番,目前已累计接受5000多家用人单位和3.7万余名大专以上求职者登记入网。杭州非典病例发现后,网络日均访问量更是从原来的5万多人增加到6万多人。
快捷高效凸显优势
此番网络招聘升温,固然与“非常”时期取消现场招聘会有关,更是网络招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充分体现。智联招聘网总裁刘浩坦言:“即使没有非典的影响,通过网络求职的人员数量也一直呈增长趋势,招聘会的停开,只是加速了求职者向网络的流动。智联自1997年创办以来,客户量就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网络招聘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在最短时间内,动用最少人力,找到最适合的人选。”的确,依托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网上招聘具有信息量大、查询快、个性化服务强、不受地域限制等诸多优点。网络招聘的快捷方便还表现在电子化筛选管理简历、用电子邮件预约面试、网上远程面试等。张杰贤说:“电子化处理整个招聘流程是网络招聘的最大魅力,它不仅省去了大量繁琐手工劳动,还能建立起对企业有认同感的人群,使企业在有职位空缺时更快地找到人。”
随着网络招聘商服务的升级细化,其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更是进一步凸显。刘浩认为:“较好的性价比是网络招聘潜力无限的原因所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花两万元在纸媒体上做1/4版的广告,有效期只有一天,受众面至多是日发行量。而在网上,用这笔钱可将100-200个职位挂上一年,还不必像参加现场招聘会那样忙于制作展板,一路奔波劳顿,因而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正是凭着这些优势,人才招聘网站迅速切入人才市场,拥有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短短5年,我国已建立人才站点1000多家,页面点击率达6亿人次,人才网站的专业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美国IDC调查表明,2001年全球网络招聘市场扩大了53%,达到28亿美元的规模。今后几年,还将以40.9%的年平均增长率继续发展,预计2006年将达到大约157亿美元。IDC高级分析家、MarcPramuk指出,要想在具有卓越组织性的市场中聘请人才,就必须依赖网络招聘。
突破瓶颈潜力巨大
尽管网络招聘以其快捷高效备受青睐,但仍有一些重要因素制约其发展。目前,求职者对网络招聘诟病最多的莫过于网上的过期信息,虚假信息,不少人因投出的简历杳无音信而丧失信心。
对此,刘浩和张杰贤分析认为,对网络招聘信心不足固然与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求职者不能熟练运用网络工具。因为,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知名的网站来说,发布招聘信息需要对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进行严格审批,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不会让这种垃圾信息滞留网站。有些职位信息,看似已发布过,事实上已做过修改,也应看作新信息。他们同时提醒,要理解HR经理的工作,面对数百封E-MAIL,不能逐一回复也是情有可原,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个招聘广告的真实性。其实,网络招聘广告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持续积累性,提高应聘成功率的关键还在于选好网站,看清职位条件,在简历中突出与职位匹配的能力与经历,切忌盲目随意。此外,还应加强与应聘企业沟通。
他们认为,网络招聘的另一瓶颈在于网络的普及程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没有现场招聘会,报纸和网络已成为求职招聘的主要手段。可喜的是,我国网民正呈几何级的基数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458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13万台。随着网络日益普及成为大众学习、交流、娱乐的工具,网络招聘市场必将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非典固然给网络招聘带来契机,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会自然增长。刘浩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用优质的服务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口碑,信誉是支撑虚拟才市的基石。记者同时从国家人事部人才市场处获悉,《网络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将于近日出台,网络招聘更将在国家的进一步监管下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