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报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消极的人潜意识里逃避,积极的人则多方寻求对策。不少脑子灵活的学生打起了创业的主意,依托学校做起小生意。因为对学生生活了如指掌,他们中的不少人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调查:
湖北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小周对经商很有兴趣,在校时辅修了经济学。大学时,小周喜欢到全新街买衣服,那里的商户大多经营服装批发生意,于是小周决定从积蓄中拿出3000元钱,在学校外的小街上做服装生意。小周嘴甜,进的货物美价廉,很快就有了一批固定的顾客。后来,因为学习的关系,小周结束了生意,但这次经历使她积累了不少经商的经验。
大四上学期,小周找到一份文员的工作,试用期里,平淡的工作让她觉得压抑,因此当对方提出要与她签约时,小周拒绝了。她没有再找其他工作,而是将自己的户口和档案托管到人才交流中心,重新回到校外的小街上开起了服装店。
作出创业选择的毕业生,几乎都在学生时代有过从商经历。江汉大学化工系的小田在大学期间曾在一家咖啡馆打工,发现这个行业利润丰厚。于是,大三时,他与几个同学“合股”凑了2万元,在学校旁开了个小咖啡馆。尽管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可去年小田毕业时一盘点,竟发现略有赢余。于是他当“老板”的自信更足了。
毕业后,小田瞅准了餐饮服务行业,找家里借了3万多元钱,请了几个人,在华师附近开起了快餐店,由于学校附近餐馆林立、竞争激烈,为尽快打开路子,小田每天起早摸黑,穿梭于附近学校的自修室和考研村,专门为时间宝贵的考研学生提供送餐服务。这个策略让他拥有了非常固定的收入来源,再加上他头脑灵活、人际关系广,生意开始蒸蒸日上,每个月都有5000元左右的纯利润。“我还想开个连锁店呢!”小田的目标是小蓝鲸这样的“巨头”。
分析:
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陈全明教授认为,在目前不太理想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完全可以跳出传统观念,大胆创业,“一个人创业,至少还可以另外创造2-3个就业机会,创业这条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过,创业需要智慧和实力,也需要勇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创业失败的压力。因此,高校有关专家表示,创业有风险,毕业生一定要慎重选择。
|